8月2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各专项规划系列解读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场发布会,主题是山西省“十四五”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融合发展实现高水平崛起规划。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刚,省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春权,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刘学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处处长朱红涛,深入解读《山西省“十四五”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融合发展实现高水平崛起规划》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学英: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各专项规划系列解读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场发布会,主题是山西省“十四五”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融合发展实现高水平崛起规划。我们邀请到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刚,省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春权,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刘学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处处长朱红涛,请他们深入解读《山西省“十四五”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融合发展实现高水平崛起规划》主要内容并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首先,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刚介绍相关情况。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王立刚: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省发展改革委,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7月2日,省政府发布实施《山西省“十四五”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融合发展实现高水平崛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具体行动,对于全省转型发展蹚新路,实现“十四五”时期阶段性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就《规划》作简要介绍。  

  一、关于编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国内外大势,立足新时代要求,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作为中部省份,我省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发展潜力等方面优势,积极对接重大国家战略,主动融入京津冀,东进对接长三角,南下携手大湾区,加强与中部省份、沿黄省份及周边省份区域合作,加速构建区域融合发展新模式。基于这一背景,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  

  二、关于编制过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林武书记多次对规划编制提出具体指示要求。自去年6月启动以来,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担任组长的高规格专项规划编制领导组,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邀请国家级团队作为智库,组织20多个省直部门和11个市的发展改革部门参与规划的编制。  

  二是开展前期研究,就重大问题赴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及省内相关市县开展调研,组织各市各部门和相关企业召开座谈会,研究编制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三是坚持开门问策,先后三轮征求20多个省直部门和11个市的意见建议,在规划关键节点多次开展评审论证。  

  四是全面系统做好衔接,在编制过程中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对接,确保国家区域战略在我省落实见效,并与我省“十四五”规划《建议》《纲要》相衔接,保持一致。  

  三、关于主要内容  

  《规划》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对我省在“十四五”时期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和毗邻地区合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发展目标和远景目标。到2025年,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瓶颈基本消除,产业合作更加紧密,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能源合作长效机制基本形成。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文化旅游合作日益加深,人才交流进一步深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共享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与京津冀地区联动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全面形成,与长三角、大湾区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协作体系基本形成。  

  在此基础上,聚焦深度融入京津冀实现联动发展、强化协作长三角实现共赢发展、精准对接大湾区实现协同发展、务实合作毗邻区实现共融发展四个维度,明确了1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设立11个项目专栏,谋划65个合作项目,同时提出3方面的保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对接和融入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推进《规划》各项任务落实,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一道,加速构建区域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山西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谢谢!  

  

马学英:  

  谢谢王立刚副主任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融媒体中心记者:  

  近年来,我省积极对接和融入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重大国家战略,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和产业项目引进力度,取得较好效果。请杨局长介绍一下我省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近年的项目合作的具体情况,下一步深度合作的重点工作计划有哪些?  

  

省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春权:  

  感谢您的提问。“十三五”期间,我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主动对接并积极融入重大国家战略,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进行深度合作并取得积极成效。  

  具体来看,2018-2021年上半年,我省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区域共有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426个,占这一时间段签约项目总数的36%;计划投资额32666亿元,占计划投资额总数的54.8%;开工项目2288个,占开工项目总数的31.7%。2020年,我省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签约项目个数534个,占山西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签约项目数的41.7%;计划投资额5334.5亿元,占山西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投资额的51.6%。山西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已经成为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区域产业转移的集聚地。  

  我们坚持“项目为王”,“走出去”主动出击。今年上半年,在上海先后举办了山西省长三角地区项目推介会暨“台商台青走晋来”启动仪式和山西省(长三角)外资企业投资合作推介对接会,聚焦战略新兴产业集群规划,促进优质项目落地山西,现场共签约6个项目,总投资规模达89亿元。7月份,在天津组织召开了晋商晋才倾谈会和山西省(环渤海)先进制造业推介会,推介会现场共签约8个项目,总投资额26.4亿元,项目涉及先进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现代服务业等。  

  我们还计划于今年9月在珠三角地区举办“山西省(珠三角)投资合作推介对接会”,加强山西与珠三角地区知名企业交流与合作,促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内产业创新协同合作。  

  一是统筹推进重点区域投资促进协同,强化小分队精准招商。组织相关开发区和市县(区),联同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山西环渤海招商局、长三角招商局、珠三角招商局和投资促进部门,强化驻外办事处投资促进职能,发挥驻外招商局“窗口”“桥梁”和招商引资“尖兵”作用,以及与当地政府联系紧密、商界资源广泛的优势,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加大政策宣传、项目发布工作力度,收集产业和客商信息,承接产业转移,开展劳务输出,促成项目合作,加强跟踪服务。  

  二是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地区的产业合作,积极对接创新资源。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推动产业互补、要素互融、成果共享的协同发展联动。通过组织商务交流、专题论坛、经贸洽谈、企业考察等活动,提高商协会参与区域合作的积极性。  

  三是利用重点投资贸易洽谈会等会展和各类经贸活动时机,树立山西品牌,增强山西对外影响力,促进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的产业对接,努力实现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对接合作。谢谢!  

  

中新社记者:  

  《规划》编制实施将对山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发挥怎样的作用?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王立刚:  

  谢谢你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发展潜力等方面优势,积极对接重大国家战略,主动融入京津冀,东进对接长三角,南下携手大湾区,加强与中部省份、沿黄省份及周边区域合作,在产业发展互融共促、资源能源协同利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教育医疗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基于这一背景,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完成了《山西省“十四五”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融合发展实现高水平崛起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立足于解决我省开展区域合作在合作机制、创新能力、省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作为融合发展的重点区域,明确了1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规划》的实施,将对我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一是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融合发展的重点区域,通过与全国最重要的经济发展板块开展交流合作,带动我省进一步对接融入国家重大战略。  

  二是与长三角、大湾区协同推进对外开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力推进我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三是通过与先进地区开展深度合作,复制推广管理体制等制度创新经验,开展市场化方向改革,同时发挥我省作为全国唯一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政策叠加优势,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融合发展机制。  

  四是通过加强与毗邻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我省与周边地区形成协同联动发展新局面。  

  五是从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物流、旅游、康养、教育、医疗等方面谋划实施重点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我省在转型发展上蹚出一条新路。  

  六是通过加强政府、企业间交流合作,推进我省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建设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市场体系,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我省深度对接和融入重大国家战略,将我省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成员,与长三角、大湾区高水平合作的示范区,与毗邻地区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国内文化旅游消费目的地,形成内陆高水平开放新体制,推动山西实现高水平崛起。谢谢!  

 

央广网记者:  

  请结合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谈谈对山西省推进区域融合发展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有关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刘学敏:  

  谢谢您的提问。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显著变化大背景的深刻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就要求,在国内,既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提高国内大循环效率,又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打造未来发展的新优势。同时,还要发挥我国对外贸易大国优势,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促进内外市场和规则对接,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推动我国供需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均衡,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我看来,山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编制《山西省“十四五”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融合发展实现高水平崛起规划》,面向“对内开放”明确在“十四五”开展区域合作的重点区域和目标任务,是山西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主动作为、主动调整和主动谋划的集中体现。  

  《规划》涉及到“3+N”:“3”就是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这是规划的核心内容。以上三个地区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将引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与以上三个区域谋求新合作,可以将山西区域融合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平台上,非常必要,意义重大。“N”涉及到山西与周边的合作,一是郑州都市圈和中原城市群,二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三是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四是晋陕蒙能源金三角,五是黄河流域沿黄省区。对于山西省来说,与每个区域的合作与融合发展都非常重要,都是山西省全方位开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当然,与不同区域合作要各有侧重。  

  山西省与京津冀有着天然的地缘联系,主动融入京津冀,重点要紧紧依靠京津双核心,深化晋冀分工合作,打造京津冀重要保障基地和联动发展战略腹地,建设高端科技成果转化地、公共服务共享示范区,构筑京津绿色发展的生态屏障,最终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成员,实现协同联动发展。  

  长三角、大湾区是我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我认为,深化区域合作,重点要充分发挥山西省的比较优势、区位优势,坚持互惠互利、务实合作,寻找结合点,抓住关键点。要学习这些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倒逼山西的市场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放管服效”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融合发展新机制。  

  毗邻地区与我省交流合作紧密,加强与毗邻地区务实合作,重点要推动要素跨区域高效整合、建立统一开放市场体系、构建紧密联动机制,推进创新资源共享、产业分工协作,打造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先行区。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可以看出融入“京津冀”是山西省“十四五”区域融合发展的重点,能否请您介绍山西省“十四五”期间将如何与京津冀加强协作,实现联动发展。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处处长  朱红涛: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山西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加强协作实现联动发展的意见》为行动指南,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有力推动与京津冀地区深度融合,在产业发展互融互促、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教育医疗联合共建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2018-2020年,与京津冀地区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684个,总投资13804.2亿元,占全部签约项目总投资的30%。京津冀已成为吸引省外投资的主要地区。  

  对山西来说,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深度融入京津冀,既是发展战略,更是政治责任。下一步,山西将立足区位优势,开展深度合作,参与区域分工,实现联动发展,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京津冀重要保障基地。坚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提升对京津冀绿色电力、煤层气等清洁能源供给能力。推进现代农业方面的合作交流,提高安全、绿色、高附加值农产品供应量。努力开拓京津冀康养产业市场,加快形成配套完善、规模效益明显的协同发展格局。  

  二是建设京津冀联动发展战略腹地。依托山西区位适中、气候冷凉、能源充足、电价优惠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全力打造环首都数据存储经济带和中西部算力中心。共同推动北京-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忻州高铁建设,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2小时经济圈。  

  三是建成高端科技成果转化地。推进科技研发设备和技术产权交易信息等资源共享共用,实现科技资源高效利用。探索建立“北京-天津-石家庄-雄安-太原”科技走廊,推进人才、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界自由流动。营造创新生态,合力打造京津冀晋科技创新共同体,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在晋转移转化。  

  四是构建公共服务共享示范区。聚焦京津冀晋一体化建设新格局,持续深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合作,协调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努力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促成一批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项目。  

  五是构筑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坚持京津冀晋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一体化,加大荒山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共同推动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共同推动北京-张家口-大同、北京-阜平-忻州和北京-石家庄-太原高铁生态廊道建设。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频道记者:  

  《规划》中提出加强与沿黄省区交流合作,请问山西就深度参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方面有什么具体思路和举措?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处处长  朱红涛:  

  谢谢您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黄河流域视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7年6月、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三年内两次视察山西,作出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重要指示,提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省委、省政府坚决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截至2020年底,我省黄河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万平方公里,58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稳定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落实落地。  

  一是构建完备的政策体系,于今年年底前编制完成贯彻落实国家规划纲要的“十四五”实施方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10个专项规划和11市区域规划,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形成“1+N+X”规划和政策体系。  

  二是强化“四水四定”落细落实,统筹推进“五水综改”,严格控制缺水地区、水资源敏感区域用水强度,全面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  

  三是强化生态修复系统治理,扎实推进实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深入开展汾河、沁河、涑水河等黄河支流综合治理。  

  四是强化环境污染“3+1”综合治理,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突出城乡生活污染系统治理。  

  五是强化重大项目谋划实施,重点围绕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系统治理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具有标志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切实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六是强化与沿黄省区协同合作,协调推进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加快形成黄河流域现代化交通网络,联合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和科研技术攻关,努力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更多领域破题,与沿黄省区一道,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谢谢!  

  

马学英:  

  非常感谢省发展改革委、省投资促进局、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等四位负责同志及专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