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各专项规划系列解读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一场发布会,主题是山西省“十四五”人力资源开发、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省人社厅副厅长吴海亮,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金碧,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张国旺,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孙四军,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张爱萍,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韩瑞勇,深入解读《山西省“十四五”人力资源开发、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学英: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各专项规划系列解读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一场发布会,主题是山西省“十四五”人力资源开发、教育改革发展规划。我们邀请到省人社厅副厅长吴海亮,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金碧,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张国旺,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孙四军,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张爱萍,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韩瑞勇,请他们深入解读《山西省“十四五”人力资源开发、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并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首先,请省人社厅副厅长吴海亮进行解读。  

  

省人社厅副厅长吴海亮: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山西人社事业的关心、支持。同时,也感谢大家对我省推动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关注,借此机会,我就《山西省“十四五”人力资源开发、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规划》起草背景  

  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持续推动教育改革,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立足我省“十四五”转型出雏型战略目标,着眼产业布局结构对人才的广泛需求,打破常规、务实创新,提出统筹推进资质教育和学历教育两大领域,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推动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明确要求,为《规划》编制提供了指引、奠定了基础。  

  二《规划》编制过程  

  《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党对人才和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考虑了我省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发展现状与短板,针对性地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规划》编制期间,邀请国家人事科学研究院、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多家机构相关专家学者参与规划编制,经过调研、座谈、论证等多个环节,广泛征求了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并与国家和我省“十四五”规划《建议》《纲要》做到了有效衔接,确保《规划》发展重点、目标任务、重要举措既各有侧重,又互为支撑、互为促进,保证了《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文本由11章48节构成,以“锚定一个目标、坚持两项改革、聚焦五个领域、实施三大举措”为主线,明确 “十四五”时期我省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是锚定“为山西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一根本目标,从服务山西转型发展出发,充分考虑“六新”突破、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等重大战略的人才需求,将教育和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将统筹推进学历教育和资质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坚持引才与育才并举、用才与留才并重,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人才“活力”竞相迸发、教育改革提质增效。  

  二是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聚焦改革开路、制度开放,全面深化基础性、牵引性、战略性重大改革,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补齐制度短板,构建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三是聚焦“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富民战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五大领域,设定了23项主要指标。提出: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完善和优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发展;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努力提升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及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教育改革相适应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全面振兴;实施技能富民战略,把抓技能提升作为促进高质量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举措;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吸引更多人才来我省创新创业。  

  四是通过“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深化重点领域教育综合改革”三项举措,推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教育制度体系。  

  五是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经费保障、强化考核评价4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进一步明确了部门职责,为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谢谢!  

  

马学英:  

  谢谢吴海亮副厅长的解读。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经济日报记者:  

  目前,我省正处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请问“十四五”期间我省高等教育如何围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大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金碧:  

  感谢您的提问。地方高等教育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具有战略性地位。根据人才培养周期长的特点,高等教育必须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优化布局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构建起具有山西地域特色、能够支撑起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规划》中主要有以下五方面举措:  

  一是完善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体系。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和中北大学率先发展,争先进位,提升综合实力,打造高等教育发展的“旗舰店”“领头雁”。支持其他博士授权高校加强优势学科建设,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能力,特色发展,进入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推动其他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面向区域和行业发展需要,培养“留得下、用得上”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是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目前“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我们将立足我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新要求,坚持总量调节和结构优化并重,围绕“六新”突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层次类型和学科专业结构。稳步建设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学校,鼓励在高校内设置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推动专业建设换挡升级。  

  三是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振兴。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课堂革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积极探索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跨学校人才培养新机制。深入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两个“双万计划”以及六个“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全面营造“质量文化”,让管理严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质量高起来。  

  四是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机制,鼓励高校依托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提高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启动“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推动各培养单位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各类研究生的综合素养。  

  五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持续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深层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化、项目化、普遍化,打造创新创业金课,推动科研项目和科研基地向大学生开放,立项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作为引领“创新创业教育”的“火车头”“风向标”,积极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提升高校双创项目孵化转化能力和水平。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融媒体中心记者:  

  《规划》编制实施将对山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发挥怎样的作用?规划提出要“培育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请问在“十四五”期间,我省有什么样的政策举措能够确保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孙四军: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全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加速发展、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截至“十三五”末,我省专技人才总量达到202.4万人,高、中、初级比例为9.5∶39.9∶50.6,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以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更趋合理,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为目标,全力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将达到230万人左右,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提高到10:40:50,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大幅增长,培养和引进一大批引领和支撑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达到上述目标,有以下具体举措:  

  一是实施“三晋英才”支持计划,突出高精尖缺,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大力培养和引进能够引领我省产业发展、带动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军拔尖人才。建立省级人才需求信息数据库,定期发布全省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继续举办山西·太原人才智力交流大会,打造山西招才引智活动品牌。鼓励发展高端人才猎头等专业化服务机构,重点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二是支持留学人员来晋(回省)创新创业,选择500项左右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和服务项目进行重点扶持,支持海外留学人员通过兼职、合作研究、讲学、考察咨询、中介服务等各种形式来晋创新创业。加大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力度,扩大设站数量和招收规模,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力争到2025年,全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达到100个,吸引50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来我省入站工作。对出站后留(来)晋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专项资助。  

  三是探索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省政府特殊津贴奖励制度。积极落实高端人才生活和工作待遇,想方设法解决好其配偶子女就业、教育、医疗等需求。鼓励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广泛参加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合作。鼓励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创新创业、创造佳绩。  

  四是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分系列修订高级职称评价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市建立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单独评审。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依托具备较强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组建社会化评审机构进行职称评审。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办法,满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以及新业态职称评价需求,服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领域。  

  五是聚焦我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围绕构建先进制造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域协同城镇化发展新格局、构筑黄河和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大规模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继续教育,每年举办35期左右省级高级研修班,重点培养培训2500名左右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国有企业,建设一批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谢谢!  

  

央广网记者: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着力点,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的必然要求。请问“十四五”期间我省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都有哪些重要举措?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张爱萍:  

  感谢您的提问。基础教育是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要民生工程。“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牢牢把握基础教育的公益性,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努力让群众共享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我们将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快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  

  二是持续优化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继续扶持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持续加强寄宿制学校和城镇学校建设,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支持每个县至少建好办强一所公办普通高中。  

  三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国家底线要求和省定办学基本标准,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的县(市、区)达到20%。全面推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动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有序流动。  

  四是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育人质量。健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持续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省城区小学实施“放心午餐”工程,帮助家长解决小学生中午接送难、午餐无法保障的问题,三年实现全省全覆盖。  

  同时,我们还着眼于保障特殊群体、困难群体和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深入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教育质量和保障条件,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谢谢!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十四五”期间人社部门在实施技能富民方面要采取哪些措施?  

  

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张国旺:  

  谢谢您的提问,十四五期间省人社厅继续推进新发展阶段“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坚持技能就业、技能富民,把抓技能提升作为促进高质量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举措,着力造就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进一步增加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加强“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2021年全省投入20亿元,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就业技能培训,高标准全面完成国家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目标,全年完成200万人的职业技能培训、100万技能人才的取证任务,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0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26%以上;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50万人,占技能人才的30%以上。“十四五”末,全省持证人员总量达到1100万人以上,占从业人员的55%以上。其中:技能人才总量达到70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37%以上;中高级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60万人以上,占技能人才总量的80%以上。  

  二是构建好技能培训、政策支撑、劳务市场、信息管理四大体系。建立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构建院校、企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三位一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开展多层次、多类型技能培训、取证工作。构建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撑体系。建立职业技能培训标准,支持职业学校建立弹性学制;改革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健全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完善评价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推行人才评价社会化;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习成果互认;坚持以赛促培、以赛促训,持续组织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好省、市、县(市、区)职业技能大赛。壮大特色开放的劳务市场体系。确保市、县级人力资源市场场地设施配套完善、功能满足需求、方便服务群众,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建立省内外劳务服务站,围绕当地产业发展、务工基地、市场需求和培育劳务品牌的需要,不断开发各地优势培训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培训特色明显、培训工种与就业岗位匹配、就业示范带动效应显现的劳务品牌。形成高效智能的信息管理体系。强化职业培训实名制管理,继续拓展培训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覆盖面,实现个人培训、就业、取证、增收信息、职业技能提升专账资金使用监管全覆盖。将各级财政资金组织的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实名制管理,基本实现不进不补。在全省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对有培训愿望、需求的劳动者,按照劳动者培训意愿对应的培训工种、等级分层次全部发放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实现“发券一培训一持证一兑现”闭环管理。谢谢!  

  

黄河新闻网记者:  

  今年4月12日至13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了重要指示。请问“十四五”期间我省在推动职业教育全面提升方面有何重要举措?  

  

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韩瑞勇:  

  感谢您的提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我省将深入贯彻全国职教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加强顶层设计,做实布局谋篇,盘活职业教育资源,调整优化高职院校布局结构,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稳定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积极发展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打通从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到专业硕士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统筹发展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是建立多元办学格局。支持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参与、举办适应我省经济转型发展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依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举办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或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系、部)。坚持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  

  三是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实施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遴选建设60所左右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提升办学实力,做强中等职业教育第一方阵。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四是优化调整高职院校布局结构。聚焦我省“六新”突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重塑性调整全省高职院校布局结构,以优化存量与做优增量为重点,减少高等职业学校数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通过政府主导、财政支持、资产置换、行业企业参与等途径,推动同一区域办学类型相同或专业重复较多的高职院校合并,减少设区市所属综合类院校数量,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品牌纷呈的高等职业院校布局。  

  五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10所左右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大力支持列入国家“双高计划”的4所高职院校,推动其增值赋能,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专业布局的统筹规划,建立学校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专业设置紧密对接我省传统产业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紧密对接14个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实施品牌专业建设计划、打造200个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实施精品课程建设计划、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遴选认定200门省级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着力培养一大批弘扬三晋文化、传承技艺技能的三晋工匠后备人才。谢谢!  

  

马学英:  

  非常感谢省人社厅、省教育厅两位负责同志和四位处长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