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构建清洁低碳用能模式

  “再也不用烟熏火燎烧土锅炉取暖了,去年我家改用电采暖,干净又安全,还有政府补贴,一个冬天下来,比烧煤还便宜。”清徐县马家庄村村民高连刚是村里第一个在“煤改电”改造协议上签字的人,他对改造效果非常满意。马家庄村的变化是全省持续推进“煤改电”工作、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一个缩影。截至2018年年底,我省共有10万户“煤改电”用户。今年,我省“煤改电”工作将再次加码,新增24.4万户“煤改电”用户,其中,运城、忻州、长治等地均超过3万户。

  作为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四个革命”之一,能源消费革命要求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我省将切实把能源消费革命摆在战略优先位置,把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重要突破方向,建立完善节能优先制度体系,积极开展节能专项行动,稳步推进清洁供暖,促进用能结构和方式深刻变革,形成以较少能源消费增量支撑转型发展的积极态势,为实现现代化目标腾出用能和环境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对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实施“双控”,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全省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优化,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3年来,山西以年均约2.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约6.1%的经济增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0.44%。

  6月6日,随着最后一块装配式构件安装到位,全省首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建筑——怡和·天润园项目12号楼在太原市上兰村正式封顶。工程中使用剪力墙、楼板、空调板、楼梯等5种预制构件,采用全装修模式,装配率达到67%。我省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实现绿色建造,目前,已建成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9个,产能1190万平方米,累计在建装配式建筑564.2万平方米。

  全省新建建筑全部执行节能65%地方标准,新建居住建筑节能75%标准拟于年内发布实施,开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太原市、长治市列为国家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太原市等9个县市开展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建设,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665.06万平方米。

  清洁供热面积不断扩大。目前我省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87450.65万平方米,其中热电联产61722.84万平方米,燃煤锅炉18616.4万平方米,燃气锅炉5266.02万平方米,其他可再生能源1845.39万平方米。

  绿色出行成为社会共识。蓝白相间的电动出租车和公共自行车成为太原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同5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试运营。截至2018年底,全省城市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占比为61.3%,全省巡游出租车中新能源出租车占比为22.0%,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接下来,我省将把节能视为“第一能源”,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注重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探索建立用能权初始分配、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强用能预算化管理,保障优质增量用能;创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健全效益分享型机制,推广能源费用托管、节能量保证、融资租赁等商业模式;把握工业化、城市化升级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实施以中心城市为重点、覆盖全社会的绿色建筑、绿色交通计划,在集中用能领域推广清洁能源,实现能源合理消费、集约消费、文明消费。

  典型1 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晋中)园区

  创新方式“搭建”现代园区

  10月19日,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晋中)园区,项目办公区与会务区屋面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该园区从设计到实施,处处体现绿色、智慧、可持续发展理念。山西建投安装集团园区办主任安建良介绍,项目部的办公区、会务区、休闲区均采用装配式建造而成,办公区由装配式集装箱建造而成,会务区则采用装配式轻钢结构体系建设,休闲区由装配式木构件构成。建筑屋面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地面、台阶和围栏均采用PC构件。与传统项目临建相比,装配式建造方式不仅建设速度快、安全性能高,此外构件还可重复利用,环保经济、效益显著。

  这是山西建投集团建设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集成体系,全省布局打造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的一个缩影。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晋中)园区初期规划用地约1243亩,分三期建设完成。其中,一期PC、综合管廊及市政构件产业区于2018年12月全面投产试运营,项目二期正在建设中。我省首个叠合装配式综合管廊工程——昔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就用的是该园区生产的构件。

  晋中园区正在积极打造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将园区内的冷、热、电、气、水、废等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实现能量梯级利用、互为物料,提升园区资源循环、自我供给能力,形成多能互补、节能高效的能源利用体系。安建良直言:“建造方式的巨大变革不仅为建筑业带来转型升级的契机,更为企业的能源消费方式打开了新思路。”

  典型2 云冈热电

  节能技术“改”出温暖冬季

  10月中旬,山西大唐国际云冈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已做好今冬供热的充足准备。该公司技术负责人尹海宇告诉记者,4台机组已全部检修结束,经历了“体检”和“诊治”的供热设备正以最好的状态迎接供暖季的到来。作为大同市冬季供热的两个主要热源之一,云冈热电担负着城区近50%的供热任务,供热面积达2481万平方米,覆盖魏都大道以西大部分地区。

  今年3月,云冈热电以“基于大温差热电联产供热技术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项目上榜中国“双十佳”最佳节能技术和实践清单(工业实践领域)。2012年项目上马并实施,云冈热电对原有供热设施和管网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依托大同市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利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在一次管网形成大温差,在热源端回收汽轮机乏汽余热。此举既解决了供热热源不足的问题,又降低热电联产总能耗。供热首站内在供热系统流程上采用串-并联结合的方式,通过串联前置换热器-并联吸收式热泵-尖峰加热器三级加热热网循环水,使低温热网回水与低温乏汽余热的能级更加匹配,减少了供暖季初期和末期热网回水温度对发电量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系统能效和安全性,也减少了传热的不可逆损失。

  该项目实施后,云冈热电公司新增供热能力900万平方米,年节能量相当于14万吨标准煤以上,不仅将数十万居民纳入集中供热范围,得享温暖冬季,更为大同市的绿色发展作出了贡献。

  典型3 临汾公交

  十米车厢感受绿色出行

  10月19日,临汾居民吉守利带着5岁的孙子在广宣街站点等候10路公交车。“现在的电动公交车既没有尾气污染,也几乎听不见什么噪声,车里宽敞又干净,还有空调,孩子特别喜欢跟我出门。”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临汾公交公司2015年、2016年分批购置423辆纯电动公交车,实现市区、市郊纯电动公交车全覆盖。与原有车型相比,新上岗的纯电动公交车噪声低、零排放,车宽2.47米,长10.5米,通道宽敞,一级踏步,上下车方便。

  临汾公交公司现有28条线路,线路里程达780公里,年运输客运量为5580万人次。前不久,从参选的70余家运营企业的130余条线路中脱颖而出,临汾公交10路荣获全国“新能源公交高品质线路”荣誉,是我省公交领域获此奖项的唯一一条线路。“这既是对我们高品质服务的肯定,也是对临汾公交承载居民绿色出行梦的鼓励。”该公司副总经理段宝强说。

  21路公交车驾驶员郝斌元,驾龄22年,见证了临汾公交公司进入纯电动绿色运营时代。他说:“纯电动公交车降低了驾驶员在线路运行中的劳动强度,工作环境也干净多了。以前开一天车下来,经常一脸黑、两手油,背上全是汗,脖子上搭毛巾是‘标配’。现在每天神清气爽地去上班,别提心里有多美了。”

  翻阅上个月公司的支出记录,段宝强说:“423辆纯电动公交车上岗后,公司运营成本降低了,市民对出行和空气质量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可谓是一举多得。”(晋帅妮 郑春华 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