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创新生态是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从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五个方面入手,全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连日来,代表们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大家一致认为,全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打造一流人才环境,三晋大地终会成为创新高地、人才高地。
  加大人才引育力度,让人才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子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支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
  作为山西高等教育振兴发展的“领头雁”,山西大学始终以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跻身中国优秀知名大学行列为目标引领,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等环节重点发力,加快建设山西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发展环境的竞争。我们将进一步构建更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拿出更多切实举措,出台更多激励政策,提供更多优质服务,为高水平人才发展创造更多机遇,提供更多发展空间。”省人大代表、山西大学党委书记王仰麟表示。
  去年以来,晋中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深化省校合作作为“智创谷”建设的有力抓手,积极主动加强与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对接交流。同时,该市组建了市校合作对接洽谈小组,与市域内20所高校开展对接洽谈,省校合作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我们以‘智创谷’为载体,就是想把各高校的科研、学业、事业与晋中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努力让优秀人才助力‘智创谷’建设。”省人大代表,晋中市委常委、副市长、太谷区委书记、山西农谷党工委书记刘伟说。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这对于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推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省人大代表、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杨武德说。
  杨武德介绍,“十三五”以来,山西农业大学积极贯彻落实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工作,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建立健全以成果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多元科技评价体系。制定修订科技管理制度文件20多个,不断完善科研管理流程。实施了科技创新工程、生物育种工程,设立了科技创新基金、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完善了启动性、稳定性支持保障机制,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今后,我们将遵循科研规律和创新发展需要,继续推动科技人才评价转向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导向。按照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导向分类设置的人才评价体系,不断优化改进科技人才评价配套方式方法,进一步激活农业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杨武德说。
  打造一流创新平台,深度融入区域创新体系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山西大学科教创新平台建设。该校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牵引作用,代表省政府与北京大学在太原共建山西碳基薄膜电子研究院,入驻第一实验室;新建了山西省黄河实验室、云冈学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先进功能材料和器件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
  “大学承担推动创新平台建设的光荣使命。我们将充分发挥高校自身优势,持续整合校内外资源,全力打造一流创新平台,主动融入省市发展大局,深度融入区域创新体系,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谈到今后的工作目标,王仰麟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创建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这将极大助力我省有机旱作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省人大代表、万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贾西玲高兴地说,“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全面提升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水平,促进水、土、肥等资源高效利用,全力构建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促进有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精准对接碳达峰碳中和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氢能将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技术支撑。作为煤炭大省,山西有着发展氢能的先天优势。潞宝集团依托自身优势,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联手北京海德利森和上海申能集团两大名企,打造制、储、运氢能全产业链,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氢能重卡物流园和氢能科技装备产业园。
  “近年来,潞宝集团联合国内外知名强企,加快实施高质量转型发展,培育形成煤炭、焦化、钢铁、化工、医药及氢能等六大产业板块,努力打造千亿级煤焦钢化、氢能全产业及精细化工新材料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格局,力争早日实现年产值超千亿元。”说起企业近年来的发展过程,省人大代表、山西潞宝集团质检部配煤主任王茂海侃侃而谈,“今明两年,潞宝集团将投资100多亿元引进两个上市公司,投资40亿元新建碳基新材料白炭黑项目,投资60亿元新建己内酰胺配套八大项目。‘十四五’期间,我们还将加大投入,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转变
  企业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受制于多种因素,我省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并不多见,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是我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谈起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省人大代表、中煤平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维修租赁中心天车工卢凤说。
  卢凤建议,政府要加大引导核心企业率先建设开放创新生态,引导小微企业联合建设行业生态集群。在她看来,建设行业生态集群,企业在技术供给上可互相支持,优秀人才也可互相流动,创新业态上可相互鼓励。“行业生态集群是一种创新集群,是一种可持续内生的创新机制。越多企业加入行业生态集群,创新生态的机制就会加速产生变化,一个区域的创新实践就会从自发转为自觉,创新形式就会从局部转为全局,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卢凤说。(袁兆辉 曹婷婷 王荔 裴云锋 李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