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各专项规划系列解读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发布会,主题是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专项规划。省科技厅副厅长牛青山,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侯文一,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波,省科技厅平台处三级调研员梅栋良,深入解读《山西省“十四五”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规划》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学英: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各专项规划系列解读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发布会,主题是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专项规划。我们邀请到省科技厅副厅长牛青山,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侯文一,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波,省科技厅平台处三级调研员梅栋良,请他们深入解读《山西省“十四五”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规划》主要内容并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首先,请省科技厅副厅长牛青山介绍相关情况。    

  

省科技厅副厅长  牛青山: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省科技厅,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科技工作的关心、支持,也感谢大家对我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关注,就《山西省“十四五”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规划》(以下简称《创新生态规划》),我现在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关于规划起草背景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示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2020年8月,省创新生态建设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按照“全省一盘棋”的思路,我省开始重构“小中枢、大布局”的科技决策体制,建设一流创新生态工作正式拉开序幕。林武书记要求,要以一流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推进“六新”突破。这一切都为《创新生态规划》的编制、落实、推进提供了指引、奠定了基础。    

  二、关于规划编制过程    

  我们深刻把握创新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内在要求,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规划编制的遵循,围绕“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的宏伟目标,按照“一年架梁立柱、三年点上突破、五年基本成型”的目标和要求,针对我省创新生态存在的短板和差距,坚持抓总、抓重、抓要,把谋势和蓄势、抓当下和抓未来统一起来,针对性布局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培育壮大转型发展新动能。我们坚持开门编规划,积极对接国家科技部,确保规划的思路、理念与国家保持一致;邀请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省内各界学者把脉问诊,确保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等布局合理;借鉴国内先进省份的创新发展经验,对标一流强化举措。坚持问计于民,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开展各种座谈、讨论、咨询活动30余次,邀请各界专家、学者超过100人次,广泛征求各地市、省直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意见建议,并进行认真研究吸纳。    

  三、主要内容及特点    

  《创新生态规划》按照工程、平台、主体、人才、成果、治理、文化7个“一流”组织部署任务,着力解决创新课题质量不高、创新平台实力偏弱、创新主体数量偏少、创新成果转化不畅、创新人才结构不优、创新氛围不浓等事关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的关键问题。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的目标是:力争实现“3个突破5个倍增2个全覆盖”,即到2025年,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和国家超算中心在山西布局,实现三个“零”的突破;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总数倍增、省级重点实验室(含省实验室)数量倍增、研发经费投入实现倍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倍增、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实现倍增;中试基地实现“14+N”个重点产业集群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保持全覆盖。从总体看,实现我省人才规模不断壮大,创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创新文化新风尚基本形成。    

  规划突出“改革思维”,呈现六大变化:    

  一是改革科研组织方式。改变以往“看菜下饭”“矮子里拔将军”的思路,聚焦国家战略和山西转型发展,敢于问鼎科技前沿,精心凝练一流课题,通过一流课题搭建一流平台,汇聚一流团队,引进一流人才,出好一流成果。    

  二是强化科研结果导向。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发、成果转化一体化设计,更加聚焦产业,更加注重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三是突出课题的引领性作用。以“三大创新工程”为牵引,融通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主体培育、搭建创新平台、引进人才团队等,突出了主线、主旋律,方向更明确,重点更突出。·    

  四是更加突出科研的整体协调性。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项目重要组织者的作用,在我省成立省创新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实现科技项目有专员全程跟踪,根据课题价值配置科研经费等创新资源,通过“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吸引人才、搭建平台,直到产出成果。    

  五是着力破解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科研经费使用上,集中财力办大事。在创新平台建设上,创造条件推动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国家E级超算中心破“零”,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保5争5”。重组省重点实验室体系,该摘牌的摘牌,该亮黄牌的亮黄牌,对传统科研机构用三年时间全部改为富有创新活力的新型研发机构。    

  六是突出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突出应用导向,聚焦转型发展,解决来自企业、来自社会方方面面急需解决的应用型课题。完善科技成果评估和作价投资模式,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调动产业化的积极性。建立公平的科技成果入股定价、合作对价机制。建立畅通的成果转化落地对接机制,完善土地、厂房、基金、政策等要素,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协调全社会创新资源,争取各部门支持,全力推进《创新生态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通过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推进政府职能由研发管理向“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转变,加快形成我省科技创新优势,推动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再次感谢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参加发布会,欢迎大家多交流,多宣传。    

  谢谢!    

  

马学英:    

  谢谢牛青山厅长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按照惯例,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中国产经新闻报记者:    

  “1331工程”是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动“1331工程”提质增效的决策部署,请问“1331工程”提质增效的理念和目标是什么?    

  

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侯文一:     

  谢谢记者的提问。    

  “1331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站在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晋、人才强省的高度,围绕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促进山西高等教育振兴崛起的一项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部署。“1331工程”实施四年来,全省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校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大学和学科影响力持续攀升,为山西转型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全省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努力实现“发展蹚新路”“转型出雏形”的目标。聚焦六新突破、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现高等教育振兴崛起、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对“1331工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推动“1331工程”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我们的发展理念是:    

  ——再“聚焦”,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聚焦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对接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发展;    

  ——强“融合”,与国家“双一流”建设衔接,与“111”、“136”工程协同,与高校三个调整优化联动,全面发展;    

  ——重“提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竞争力,内涵发展;    

  ——促“增效”,不断拓展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的空间,提升服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贡献度和显示度,支撑发展。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到2023年底,全省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实现新的跨越。    

  ——立德树人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双万计划”和“双高计划”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高校内涵建设水平显著提高。1—2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新增8个左右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工程领域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引育15位以上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国家层面创新人才,引进1500名左右高水平青年博士。    

  ——服务转型发展能力明显提升。新增1—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实现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覆盖。力争国家部委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达到20个左右。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在国家大学科技园或教育部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重大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重大科研项目承载能力大幅提高,重大原创技术研发水平大幅提升,获得国家部委以上优秀成果奖励15项左右,2—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产出一批有效解决山西转型发展关键问题的成果。    

  总之,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将“1331工程”作为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战略引擎和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重要抓手,持续用力、重点突破,提高质量、增强效益,全面提升我省高校内涵建设水平和服务高质量转型发展能力。    

  

山西新闻网记者:     

  “136”兴医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推进我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工程目前进展情况如何?如何在“十四五”期间提质增效?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波:     

  谢谢记者的提问。    

  “136”兴医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聚焦科教兴晋、人才强省和健康山西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下一阶段卫生健康系统落实《创新生态规划》的重要抓手。在工程实施中,我们勇于对标一流、锐意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医教研深度融合、一体发展,在高水平学科、高水平人才、高水平成果等方面重点突破,各项目医院在临床、科研、装备、成果转化等方面能力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各领军临床专科整合新建59个亚专科,打造36个卓越医学团队,引进、开发前沿先进技术160余项,受益患者60余万人次;与8名院士及其团队签署合作协议,引进医学人才120余名,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建设首批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家、培育中心15家,5个领军临床专科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山医大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申报“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职业病防治方向)”。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结合《创新生态规划》总体要求,持续深入推进“136”兴医工程。    

  一要以“一流学科、一流人才、一流成果”为标准,全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一流医院和领军专科,以点带面,整体提高全省医疗水平。    

  二要依托工程带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发挥工程的辐射引领作用和品牌化优势,深化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的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    

  三要依托工程完善临床医学研究体系。发挥省医学科学研究创新中心委员会的职能,加快推进山西医学科学院的发展,整合医学创新资源,创新科研体制机制,优化医学科技人才、平台、项目布局,以医学科学发展推进医疗技术进步;同步构建上接国家医学研究机构、下联基层医疗机构的协同创新医学科研架构,强化对重大疾病领域和主要病种的覆盖,力争攻克一批高精尖技术、共性关键问题,取得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    

  四要依托工程推进“四个一批”科技兴医创新计划。以生命健康和临床实践中的卡脖子问题为攻关主题,开展前沿医学科技创新研究;提倡医工结合、医理结合、资源共享,在健康大数据、智慧医疗、肿瘤早诊早治、心脑血管相关疾病、重大传染性疾病溯源等方面,加强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和知名企事业单位的互联;分层挖掘约100名医学科技人才、培养约30个医学创新团队、建设约30个医学重点实验室、开展200项左右重大临床科研项目,力争升级迭代,产出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实用型成果,为我省转型发展蹚新路作出卫生健康系统的新贡献!    

 

山西广播电视台《转型进行时》记者: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讲到“要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对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组,形成我国实验室体系”。围绕省“十四五”规划,一流创新生态建设,我省在打造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建设实验室体系中如何贡献山西力量、发出山西声音的?    

  

省科技厅平台处三级调研员梅栋良:    

  谢谢记者的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国家实验室体系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讲到“要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对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组,形成我国实验室体系”。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目前,按照“十四五规划”,围绕一流创新生态建设,针对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需求,我省正在构建定位清晰、布局合理、梯次衔接、开放共享、富有活力的实验室体系,以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贡献山西力量、发出山西声音。下面,我从我省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室建设三个方面做一介绍:    

  一是实施3+1+1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和E级超算中心突破行动。按照“立足国家需求、立足未来产业、立足山西特色、立足资源整合”的整体部署,统筹布局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煤炭绿色低碳清洁利用、杂粮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等实验室建设,启动引力波探测大科学装置项目,全力支持在太原建设E级超算中心。力争“十四五”期间在我省实现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和国家超算中心三个“零”的突破。    

  二是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保5争5行动。首先是更加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和我省产业发展需求,对我省现有的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科研条件、集聚一流人才团队,推进综合水平提升。其次是在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动态测试技术、有机旱作农业等领域发力,打造一流科研平台,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再新建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是实施省级实验室体系优化调整行动。第一是聚焦我省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和特色优势领域,建设山西省实验室,支撑转型发展的原始创新,建设山西科技创新体系的高水平引领阵地。计划“十四五”期间建设一批山西省实验室,截至目前,已在新兴产业及先进制造等领域开始布局,第一实验室、山西省黄河实验室等10个省实验室已立项建设。第二是按照“四个一批”的总体思路,全面开展省重点实验室优化调整,对多年无重大创新成果、老化僵化的省重点实验室撤销一批,对研究方向相近或者相似的省重点实验室整合归并一批,对运行管理不规范的省重点实验室黄牌警告一批,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建一批。4月30日,省科技厅对11个省重点实验室摘牌,对18个省重点实验室黄牌警告,将3个省重点实验室整合归并为一个。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省重点实验室优化调整,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谢谢!    

  

马学英:    

  非常感谢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等4位负责同志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