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运输、办企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好不容易走出农村进了城,王晋刚却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回村竞选。那时,襄汾县古城镇关村是出了名的落后涣散村,曾经历过断水断电4个月的窘境。
  有人说:“这憨娃,不管自家企业,来掺和这个烂摊子。”父亲说:“娃,在村里干,出力不讨好。”然而,这些都没有动摇他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决心。
  2014年,35岁的王晋刚当选关村党支部书记,几年来,他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好的解释。关村不仅走出了困境,还实现了“村在林中、路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蜕变。
  凝聚干群的“吸铁石”
  上任之初,王晋刚自掏腰包,结清了村里欠下的3万余元水电费;拿出积蓄200余万元,打深水井3眼,让全村3540亩旱地变成水浇地;组织党员义务开展环境整治,彻底改善人居环境。
  “夏天臭水沟,冬天溜冰场。这是我们关村以前的巷道。”村民马锁珍说。
  为彻底解决村里污水横流的问题,2015年3月,王晋刚决定在村里建一座污水处理厂。8月,污水处理厂和下水管道建设同时进行,下水管道刚挖了200米,就遇上了两天两夜的大雨,路面塌方。村民找到王晋刚说:“不敢再挖了,再挖我的房子就毁了。”
  村“两委”干部也发生了严重分歧,村委会副主任闫重旭说:“冒这么大的风险,出力不讨好,咱还干啥哩。”王晋刚当众承诺:“在施工中不管发生什么问题,我一个人承担!”一句话打消了大家的顾虑。历经3个多月,排污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终于建成了,日处理污水200吨。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件件“小事”的解决,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扩建卫生所,改建小学、幼儿园,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邀请专业人员规划,每条街道栽植不同景观树,“银杏路”“海棠路”“红叶路”“樱花路”,一年四季处处是风景。
  村民任振旺说:“坐在院里赏花,走在街上看景,现在村里环境美了,村民精气神足了,心也敞亮了,王书记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
  去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王晋刚组织党员干部防疫抗“疫”,带头捐款5000元,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累计捐款4.46万元,通过襄汾红十字会支援武汉抗击疫情,彰显了“忠义关村”的大爱担当和家国情怀。
  “这个书记是个干实事的人。”村民们赞不绝口。
  “跟他干,有奔头。”村党支部副书记黎红波说。
  迎难而上的“金刚石”
  敢干事,善作为,面对乡村振兴过程中一个个难题,王晋刚发扬“金刚钻”精神,迎难而上,逐个破解。
  实施煤改电,价格成为制约推广的关键因素,两三万元一台的空气能设备成为关村顺利推动清洁取暖改造的最大拦路虎。
  王晋刚不言放弃,他上太原下广州,跑断腿、磨破嘴,用真诚和智慧打动了生产商,最终以低于市场价50%的价格成交。关村升级改造电线、电缆、变压器,安装纽恩泰空气能热源泵取暖设备517台,实现了环保取暖过冬,全村人彻底告别了端煤倒灰、灰头土脸的日子。
  村民王润虎发展肉牛养殖,资金短缺,王晋刚积极与信用社联系,以个人名义担保贷款10万元发展养殖事业。如今,王润虎每年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落实乡村振兴,最终要落实到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上。”王晋刚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几份文件,“我每天坐在这里,就在想这些问题,也在不断学习。”
  前几年,这个有2200多口人的村子,学校却只有19名学生。王晋刚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农村孩子的教育就是乡村振兴的希望。
  王晋刚向上级政府申请,和教育部门协调,与襄汾县第三小学校联合创建关村分校、关村分园,率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师资力量引入关村。经过多方协调,2018年9月1日,襄汾县第三小学关村分校正式成立,实行集团化办学。当日,第一批来自县城的6名支教老师全部到岗。目前,在校学生人数已达到300多名,彻底免去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减轻了家长到城里上学租房、买房等负担。
  面对群众精神文化的新期盼,王晋刚克服重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修缮关村舞台,搭建文化长廊,描绘文化画卷,建成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持续开展“关村春节运动会”“三八妇女节表彰会”“关公民俗庆典活动”“腊八节千人同喝一碗粥”等群体性文体活动,厚植了文化振兴根基,凝聚了乡村振兴力量。
  甘于奉献的“铺路石”
  世上本没有路,有人甘愿做“铺路石”,也便有了路。王晋刚说:“我就想做一粒铺路的石子。”
  为了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王晋刚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远赴山东、陕西等地考察、学习取经,重金聘请专家论证,将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冬枣项目确定为集体经济产业。
  2016年,关村流转土地150亩,建起30座高标准设施冬枣大棚,采取“支部引领+公司运作+合作社管理+群众参与”的模式,让村民广泛参与其中。2017年3月,第一批冬枣苗安家落户。
  “我们的冬枣,是听着音乐、喝着牛奶、坐着飞机到达市场进入消费者家里的。”提到冬枣,王晋刚的脸上挂着笑容,步入正轨后的大棚种植更加专业,通过升降棉被科学保持温度,形成了“生产管理规范操作+专家技术指导+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包装好的冬枣被运输到广州、北京等地的大型果蔬批发市场。据悉,去年关村冬枣卖到了每斤近90元,进入盛果期后,一个1.5亩的大棚产值可以达到20万元。
  “我家里有3座大棚,通过网络销售,光2020年就收入4万多元。”村民冯建琴高兴地说。
  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在王晋刚带领下,关村一跃成为拥有“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四个“国字号”荣誉的明星村。他本人获得了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他说:“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深感责任如山,将进一步坚定信念,接续奋斗,团结带领全村群众投身到乡村振兴浪潮中,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丽。”( 郭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