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让老年人能够享受“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100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为紧急医疗救护争取“黄金时间”;每个县建设1所80—150个托位的示范性公办综合托育机构,着力破解“养”的难题、提升“育”的质量……政府工作报告中,2023年将集中力量办好的12件民生实事,件件彰显民生温度,桩桩关系群众冷暖。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牢记嘱托,将财政收入八成以上用于民生。每到年初,就将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急需解决且当年能够完成的重要事项列为民生实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继而层层落实、步步推进、完成目标。

  回望2022年12件民生实事,对60.69万人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为20余万怀孕妇女开展免费产前筛查,全省30个养老幸福工程项目已全部完工……从技能培训到产前筛查,从城镇养老到奖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12件民生实事件件办结。一组组数字背后蕴含着一年来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也上演着一个个充盈着获得感、幸福感的暖心故事。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今年,省政府将对17项民生政策进行提标扩面、动态调整,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12件民生实事依然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关心“一老一小”、关爱特殊群体、关注农村电商和农民工就业……比如,在原有补贴基础上,对电商平台销往县域外的农副产品给予每件1元的物流费用补贴,为的就是让农产品有个好销路。比如,城区小学生“放心午餐”实现全覆盖,为的就是让学生开心家长安心。再比如,推动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为的就是让零工等活不再“站马路”。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各地各部门须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将沉甸甸的“任务书”变为群众认可的“成绩单”。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言:“我们就是要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把党和政府更多的温暖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如意的生活!”(陈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