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科技研发人员倍增计划行动方案

  为统筹解决当前山西省科技研发人员总量不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偏低、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围绕《山西省“十四五”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规划》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科技研发人员数量倍增、质量提升为目标,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研发人员队伍建设,聚力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为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二、发展目标

  在全省大力实施科技研发人员倍增计划,促进科技研发人员数量大幅增长。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每万名劳动力(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年均增速20%以上,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三、工作任务

  (一)大力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

  发挥党管人才统领作用,深化人才引育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制度,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落实《中共山西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山西省建设人才强省优化创新生态的若干举措》,大力开展人才靶向招引,通过项目合作、顾问指导、“候鸟”服务等形式,扎实推进省校合作,以建设“12大基地”为抓手,加大对新兴产业以及重点领域“高精尖缺”人才、企业急需紧缺人员的招引力度。面向全球遴选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家、高端领军人才和团队来晋创新创业。推进落实“十四五”院士后备人选培养计划,加快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进一步实施省级重点人才工程,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植数量众多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实现我省高层次人才数量大幅增加。

  (二)加强科技人才创新团队建设

  聚焦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设立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专项资金,强化创新创业平台的“磁吸效应”,建立对创新团队稳定支持的倾斜政策,鼓励潜心开展基础科学研究与探索。通过联合建立技术研发分中心、“兼职兼薪”、“候鸟式”聘任、“双休日”专家等途径,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将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汇聚到我省相应的产业技术平台,实现“唯才是用、外才晋用”。引进培育一批服务省内创新需求、专业特色突出的高端特色智库。建立全球科技人才库,实时跟踪动态调整。建设山西人才共享云平台,利用互联网高效匹配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需求,挖掘培养具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本土人才团队。通过重点培育、重点支持、重点建设,助力人才团队做大做强,到2025年建设20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

  (三)充分发挥高校培养科研人员优势

  依托高校科研人员、科研平台、科研成果资源优势,努力培养、集聚一批高层次科研人才。深入实施高等教育“1331工程”,夯实全省高校学科基础,全面提升基础研究人员培养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国内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大力培育高水平的基础科研人员团队。切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培养“高级蓝领”实用型人才。有效吸引山西籍人才返晋和省内优秀本硕博毕业生留晋从事科研活动相关工作,努力实现“晋才晋用、晋用晋才”。

  (四)加快高端创新平台建设

  聚焦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围绕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一流创新平台,构建创新发展新高地。“十四五”期间,实现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零的突破,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省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0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00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30个。加大中试投入,发展多种形式的中试基地,形成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领域的中试体系,以一流平台引育一流科研人才和一流创新团队。

  (五)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的实施意见》,按照“引进共建、培育新建、整合组建、提升改建”的方式,大力推动将现有研发机构改造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借鉴国内外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先进经验,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良性政策环境体系,力争到2025年认定新型研发机构500家,引进一流创新人才和团队,集聚科研人员10000名,打造一批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的高水平创新平台。

  (六)推进科技型企业倍增提质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充分利用智创城、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新载体,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快速成长。引导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以创新平台为载体,吸引高水平人才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进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积极打造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更多“小巨人”和“单项冠军”,到2025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到10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0家,推动100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全球知名、全国有影响力的高科技领军企业。

  (七)加强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

  积极推动创新型民营企业家培训工作,将各类创新型民营企业家纳入全省人才队伍培养总体规划,深入实施“万名企业家培训计划”。大力培育山西省青年一代民营企业家队伍,积极开展青年一代民营企业家“接力计划”,运用专题培训、考察学习、课题研讨、青年论坛等多种手段,全面拓展提升民营企业家的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大力提升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和技术负责人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加大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科技创新培训力度,推动国有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打造一支具有新晋商特色的创新型企业家队伍。

  (八)加强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职称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省政府特殊津贴奖励制度,完善我省高层次人才政府特殊津贴制度体系。支持留学人员来晋(回省)创新创业,选择500项左右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和服务项目进行重点扶持。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到2025年,全省博士后“两站”达到100个。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每年重点培养2500名左右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九)加强卫生医疗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实施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深入推进“136”兴医工程,持续推进“四个一批”科技兴医创新计划,拓宽医疗科技人才整合新路径。深化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以山西医学科学院科技共享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强医教研协同发展,探索科技资源共享新模式。深入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方案,优化人才结构布局,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统筹推进各类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倡医工结合、医理结合,鼓励临床应用转化,分层分批挖掘约60名医学科技人才、培养30个左右医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30个左右医学重点实验室、开展200项左右重大临床科研项目,大力培育卫生医疗科研人才。

  (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平台,加快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举办农业领域高层次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打造一流国家农高区,引导各类农业领域领军人才、一流运营团队向农业产业平台、农业产业示范区等重点人才平台汇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高地、人才高地。推进“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健康有序发展,组建产业技术团队和技术专家组,选派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强化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技推广和公共服务人才、农业技能人才及各类专业人才培养,鼓励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科技咨询服务工作。

  (十一)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坚持开放导向,持续加强与国外引智渠道的联系,积极对接海外人才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举办海外人才对接活动。建立“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基地,嵌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区域,提升科技开放能级。支持建设国际性科技创新平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发挥“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引领、示范作用,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承担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提升科研人员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正向激励力度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落实科研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贡献突出的团队及人员进行大力奖补。支持事业单位将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纳入绩效工资管理。鼓励企业对关键核心人才实施股权激励和分红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措施。支持科研机构对优秀青年科研人员设立青年科学家、特别研究员等岗位,在科研条件、收入待遇、继续教育等方面给予必要保障。

  (二)增加科研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要继续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支持,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只增不减。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确保到“十四五”末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实现倍增。

  (三)加强归口统计工作

  加强对科研人员数量的基础数据统计和掌握,明确统计归口范围,及时掌握科研人员数量的递增情况。各单位主管部门科技统计人员要对统计调查过程中各个环节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应统尽统、应报尽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强化工作落实举措

  按照我省“十四五”规划部署,结合落实“六新”突破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科技研发人员数量倍增列为重点工作,明确目标任务。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省、市、县三级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细化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把握时间节点,推动工作落实。对标发达省市,学习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到2025年科研人员倍增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