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转型”气候主题论坛在太原市山西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分解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主要任务,强化重大政策和行动措施落地,9月3日,作为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的分论坛一,“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转型”气候主题论坛在并召开。副省长贺天才出席分论坛并致辞。

  气候主题论坛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山西大地环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内容紧扣气候领域顶层设计、碳达峰碳中和等热点内容,邀请中外政界、经济界、学术界知名人士及省内大型企业进行深入研讨,为推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为企业的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集聚多方智慧、搭建交流平台。

  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提出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之后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宣示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中国成为全球低碳实践的创新者、引领者。在此背景下,山西作为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实现高质量低碳转型发展,对于推进全国能源稳步转型、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至关重要。

  “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期、窗口期,必须通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等确保目标任务实现。山西作为资源型经济省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更加重大、影响更加深刻、任务更加艰巨。我省紧紧抓住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将其纳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作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牵引举措,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实施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清洁化绿色化改造,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快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推动低碳发展,加快绿色转型步伐,积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山西力量。

  大型活动碳中和是我国用实际行动践行减排承诺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次论坛期间,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论坛碳中和项目的执行机构,根据《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的要求,核算了论坛举办期间以及论坛前后相关交通和住宿产生的碳排放,得出了本次论坛的总排放量为7.6吨二氧化碳当量,省生态环境厅将通过在五台山新建3亩碳汇林,6年内将本次论坛所产生的7.6吨二氧化碳全部吸收。活动现场还颁发了“碳中和”证书。

  “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转型”气候主题论坛嘉宾发言摘要(按发言先后顺序排列)

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的战略思考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徐华清

  习近平主席向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致贺信,指出,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非传统安全问题。《巴黎协定》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指明了方向,尤为重要的就是提出了全球排放应尽早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相平衡的目标。

  2014年以来,我国已明确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国家“十四五”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要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同时进一步明确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今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时强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何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首先,要坚持一个新发展理念引领:坚定不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坚定不移加大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力度,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其次,聚焦碳达峰、碳中和两大目标倒逼:强化国家战略意图,准确把握两个“前”的战略导向,科学研判形势,科学设置目标、科学把握节奏。第三,发挥有条件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三大主体率先达峰带动作用:有力有序推进达峰工作,支持优化开发区域在2020年前实现碳排放率先达峰,力争部分重化工业2020年左右实现率先达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十四五”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中央企业要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第四,推动工业革命、能源革命、技术革命和消费革命四大革命突破。

  我们要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总抓手,把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关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同时,还需要统筹应对气候变化与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的关系,抓紧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要有力推动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山西省作为能源革命的排头兵,一定要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加快推动能源的低碳发展,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在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作出表率、作出新的贡献。(李林霞整理)

丹麦绿色转型和碳中和之路

丹麦驻华大使 马磊

  当前形势下,全球的政策制定者和企业都在努力应对从电力系统到可再生能源的挑战,丹麦也设定了相关目标。根据最新的国家预测,到2028年,丹麦电力将会实现百分百利用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利用将达58%,目标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摆脱化石燃料。

  石油危机促使丹麦政府开始实施绿色转型的新计划,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等。同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催生了绿色企业产生,促进了繁荣发展,一批高质量的绿色企业,一批区域供热领域的领先者产生,黑色能源逐渐被绿色能源取代。

  中国的绿色转型和碳排放目标是可行的,也有利于本国的发展,丹麦期待与中国在气候方面深化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双碳”目标下复合生态的长期作用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唐人虎

  “双碳”目标覆盖范围广泛,涉及多维度、多领域、全社会。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各方深度参与和融合,建立一个可以长期发挥作用的“双碳”生态系统。

  为此,在传统工作开展方式和流程分工上提出建议:一、“双碳”目标从顶层设计开始即需要各方深度融合,并在未来持续迭代。政府要把握方向、总体指导,智库要科学研判、路径规划,企业要聚焦实操、确保落地,资本要资金支持、运行保障。二、“双碳”目标需要跨行业、跨地域协同共建“碳产业生态系统”。三、“双碳”目标需要构建一个更全面的数据体系,并可以为多维目标服务。四、“双碳”目标需要持续投入与创新举措,打造社会基础,引导文化趋势。通过政府引导、社会主导、各方共同参与,实现“双碳”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可持续和绿色转型合作的前景

泰国驻华大使 阿塔育·习萨目

  泰国经济高度依赖农业和自然资源作为收入来源。事实证明,即使气候发生微小变化,对国家发展影响也很大。泰国一直致力于调整和减轻这些影响,已将“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模式(BCG)”作为国家议程,以实现可持续和包容性的未来。BCG模式着眼于到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创造平衡和稳定的经济增长,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产,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山西被公认为国家煤炭主产区和能源基地,以及第一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我非常赞赏山西在从煤炭运输转变为向其他省份输送更多清洁煤炭电力方面取得的进展。泰国将积极推动与中国等国家的合作,共同研究,加强应对气候问题的能力。

天然的乌拉圭

乌拉圭驻华大使 费尔南多·卢格里斯

  非常感谢主办方将各方致力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力量汇聚于此。乌拉圭长期以来非常重视绿色发展和气候变化,把绿色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根据乌拉圭国家能源局出台的报告显示,乌拉圭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第四优的国家;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多余电力可供应阿根廷,利用地形优势,开发水电、风电等自然能源;在生物质方面,逐渐加大投入力度进行研究,生物质也成为重要的能源利用渠道,不仅提升了植被覆盖率,还推动了纤维制造业发展;光伏能源方面,装机容量不断提升,发展速度非常快,趋势势不可挡;未来,希望在旅游业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旅游。

气候变化下的绿色发展

波兰驻华大使 赛熙军

  波兰于2004年加入欧盟,对区域绿色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之前,经过了几十年的工业发展,波兰能源非常依赖煤炭,加入欧盟后,与欧洲平均水平相比,波兰在能源发展方面明显存在不小差距,为此,波兰积极调整产业政策,改变能源结构,逐渐摆脱对煤炭能源的依赖。

  近年来,波兰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在减少碳排放方面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能源的绿色转型在三个领域给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绿色技术、绿色项目、新技术研发应用。

  到2050年实现碳排放目标,就必须形成国家层面的转型策略:第一,公平转型;第二,确立零排放能源目标;第三,使用清洁能源。

“双碳”目标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地实践

山西大地环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郭玮

  山西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消费占比、高碳排放总量大,碳排放强度水平总体偏高。大地控股作为山西生态环保领域唯一的省管重要骨干企业,积极谋划未来发展方向,努力为“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实现“双碳”目标,一是靠碳减排,二是靠增加碳汇。结合自身重点业务领域,我们提出了面向碳中和的大地方案:一是深入挖掘生态修复碳汇潜力,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减源增汇。二是打造低碳、零碳、负碳的固废绿色综合利用产业体系。三是担负起“双碳”历史使命,打造碳达峰、碳中和省级实验室。四是以科技赋能,不断提升碳中和科技支撑能力。

推动建设高质量的全国碳市场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 赖晓明

  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机制创新。区域碳市场经历近8年的发展,对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发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在“7+1”的区域碳市场中,覆盖近30个行业,纳入控排企业2800多家,配额分配规模超过10亿吨,为全球第二大碳现货市场。

  围绕如何建设高质量的碳市场,“十四五”期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扩大市场的覆盖范围;研究并引入合格投资人入市;探索建立流动性提供商机制;完善核查报告监测机制(MRV机制);优化分配机制,逐步增加有偿发放比例;稳固推进产品创新。

以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应对气候危机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联合主任 周晋峰

  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只要从供给方去考虑,同时要从能源、材料生产上想办法,要从需求上去考虑。

  要考虑平等的碳排放权和平等的减碳责任。自然是减碳的最终解决方案。曾有科学家在两片树林做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结果发现,有大象的树林,碳汇远远高于没有大象的树林。大象的存在,大大扩大了树林的功效。那么,对于已经存在的树林,能不能有效地科学地进行引导和干预,推动它在CCUS上的发展。

  “双碳”目标并不是基于国际压力或者其他什么,而是我们自身生存发展的本质需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双碳”目标下煤炭运输高质量发展展望

国家能源集团国能运输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鲁颐琼

  2020年,我国煤炭生产消费的现状是:全国生产煤矿共有3000余座,与煤炭资源储量分布基本一致;原煤产量39亿吨,同比增长1.4%;煤炭消费总量占比56.8%,同比增长0.6%;“三西”地区产能占总产能的64%,为煤炭的主要调出产区。

  “双碳”目标下,煤炭运输需求趋势呈现以下特点:东部沿海地区运输需求稳中趋降;中部地区调运量将稳步提高;央企煤电资源区域整合,运输“区块化”;特高压工程进一步挤压煤炭运输需求。

  “双碳”目标下,实现煤炭运输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索,一是运输结构调整,二是智慧管理提效,三是先进技术应用,四是绿色低碳升级。(程国媛 李林霞整理 摄影史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