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我市实际,现就2021年各类考试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扎实做好考前的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加强健康筛查。各县区、各学校要通过主动筛查、主动排查和主动申报的方式加大对所有考生和考务人员的健康筛查力度,做到不漏一人。凡是14天内由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必须持有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参加考试或考务工作。

二是加强健康监测。严格考生考务人员考前健康监测。凡是14天内有发热,干咳乏力,咽吐,嗅觉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到具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并提供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参加考试考务工作。

   三是加强疫苗的接种。凡是参与高考命题制卷、监考评卷、成绩复核、志愿填报录取以及其他参与疫情防控保障的所有涉考人员,要按照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积极开展疫苗的接种。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务必优先重点予以保障,同时,鼓励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员工积极开展疫苗的接种工作,做到应种尽种,原则上不得安排未接种过新冠疫苗的人员参加高考的相关工作,各县区卫生健康部门选派的疫情防控与医疗保障人员必须全部到位。

四是严格隔离考场设置。原则上每十个普通考场设置一个备用的隔离考场,每个考点不得少于三个。备用隔离考场应选择通风良好,相对独立,与普通考场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要设置直达备用考场的专用防疫特殊通道。

五是加强应急保障。各县区、各学校要制定完善组考防疫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异常情况的判断流程和应急预案的启动机制。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和培训以及应急演练,确保医疗卫生保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措施的到位,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要加强疫情的分析研判,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相关的防御措施。

  六是加强物资保障。各考点要配备适量的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液、水银体温计、手持式的体温检测仪、手消和消毒湿巾等物资。要准备少量的防护服、护目镜、N95口罩等应急的防疫物资,用于隔离考场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

七是加强环境消毒。考试前,对考点考场通道、门把手、桌椅、宿舍等进行全面的环境卫生清洁与消毒工作,至少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和至少一次的预防性消毒。消毒后要进行通风,明确张贴完成的标识。

八是要加强督导检查,各县区、各学校要按照主考部门的统一安排,及时开展对考点落实防疫工作情况的督导检查,要及时发现问题,要督促相关单位立即整改,及时消除疫情防控的隐患,同时要强化学校结核病、感染性、腹泻等其他疾病的监测防护,防止发生相关聚集性疫情。

二、扎实做好考中的疫情防控工作

   九是加强体温检测。所有的考点必须在入口处设置体温检测点和体温异常者的辅检室,对所有进入考点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所有的考生、考务工作人员体温低于37.3,方可进入考场。体温不合格,可适当休息后使用其他的设备或者其他方式再一次检测。仍不合格的,需经专业评估,综合研判是否具备参加考试的条件,凡不具备相关条件的,安排在备用的隔离考场,不得与健康考生同场考试。

   十是加强个人防护。考生和考务工作人员应严格佩戴口罩,考生在进入考场前需要佩戴口罩。进入考场就座后,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佩戴口罩。备用隔离考场的考生要全程佩戴口罩,所有的考务工作人员必须全程佩戴口罩。隔离考场的监考人员和工作人员需穿戴工作服、佩戴防护口罩和一次性的手套等,必要时可穿戴防护服。

   十一是加强通风换气。考试期间各考场可采用自然通风分体空调、电风扇等设备,增加通风换气的频次。考场的空调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清洁消毒后使用。

   十二是加强卫生保障。各县区、各学校要依托卫健部门为每个考点安排专职负责疫情防控处置的副主考,抽调两名以上业务能力强的医务人员负责考点的医疗保障工作。同时,要确定定点救治医院,优化高考考生及考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流程,开通绿色通道,做好考试过程中异常人员的救治准备。

   十三是加强应急处置。考试过程中,遇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卫生健康部门、疾控部门、医疗机构要及时向教育部门提出专业的评估建议,具备继续完成考试条件的考生须安排在被用隔离考场考试。备用隔离考场,原则上需一人一间。备用隔离考场不够用时,可采取最前排最后排或者四脚排列的方式供多人共用,但最多不得超过四人。

三、扎实做好考后的疫情防控

十四是加强考后的健康监测。考试工作结束后,所有的考生和考务工作人员要继续进行14天的健康监测工作。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并立即开展追踪溯源的工作。

十五是加强考后的防疫指导。各县区、各学校要依托卫健部门落实好考后的相关防疫工作职责,加强评卷人员、成绩复核等人员的健康管理,部署专业力量。加强对考试试卷运送车辆、试卷保管场所、评卷场所、集中食宿场所、分数复核场所等各类场所的卫生防疫指导。


                                              长治市教育局

                                               2021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