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双塔耸立400余年,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迁。双塔公园建成后,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山水景观,双塔倒映水中,愈加风采卓然。本报通讯员摄  


  

太原工具厂加快推进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主导产品逐步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本报记者杨彧摄  


  

始建于1375年的太原古县城修复后开放,成为省城文旅新地标。本报记者阮洋摄  


  

滨河社区食堂干净整洁。本报记者阮洋摄  


  

汾河两岸日新月异,协同发展。本报记者孙荣祥摄  

    

  特写1 再造太原工业辉煌  

  7月30日,总投资20亿元的太原市清徐县美锦零碳总部基地项目开工。作为太原市新能源产业链“链主”企业之一,美锦能源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统筹谋划、整体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太原市谋划的一大批引领性、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中,华为煤矿军团全球总部、中来工业硅和高纯多晶硅、沪硅半导体、抽水蓄能等项目已经落地;宁德时代新能源、惠科显示屏(器)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太原的发展,基础在工业、优势在工业、未来也在工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太原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快速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不断稳固,全市工业经济呈现高速度、高质量发展态势。  

  目前,太原汇集了全省52%的高等院校和53%的科研院所,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手撕钢、晋华炉等7项产品获得国家级大奖,29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67项新产品取得重大突破,新动能加快孕育形成。今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3%,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五位,中部省会城市第一位。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围绕产业转型“两个方面”要求,太原市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坚定不移走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大力实施“百千万亿”工程,全力打造一批百亿级企业,推动形成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链),力争实现万亿级工业产值规模。全力打造特种金属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新型化工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生物基新材料六大千亿级产业链,再造太原工业辉煌。(   李兵   )   

  特写2 宜居宜业绽放新魅力  

  初秋的太原汾河景区万木并秀、风光旖旎。放眼望去,滨河自行车道如两条红色丝带沿着汾河廊道铺展开来。“原先汾河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现在山清水秀、河畅岸绿,我们的城市真是越变越美了。”市民徐伟开心地说。  

  太原市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嘱托,太原市大力实施汾河流域太原城区段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形成了43公里生态景观长廊,蓄水总量达3000万立方米。随着“九河”综合治理全面完成,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汾河太原段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  

  三山环抱、一水中分的太原城山水形胜。太原市持续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基本消除公园、游园服务盲区,城市公园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7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75平方米,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在西山地区建设了17个城郊森林公园和太原植物园,“西山治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全国样板”。  

  宜居城市不仅是山水城市,还是畅通城市。2020年底,太原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太原迈入地铁时代。目前,地铁1号线项目全线21座新建车站均已开工建设,其中9座车站完成封顶。通达桥、晋阳桥、摄乐桥等跨河大桥及滨河东西路南延、晋阳大道等快速路系统高效互通,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故里,晋祠、太山等文物景区提档升级,太原古县城、钟楼步行街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以五一路、解放路为代表的街道片区恢复传统肌理,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正在迅速崛起。(   丁园     

  特写3 民生幸福舒展新画卷  

  飞线入地、路面硬化,花草树木修剪整齐、汽车停放井然有序……“在这儿生活了20多年,原想换房子搬家,现在居住环境变好了,又舍不得走了!”说起老旧小区新变化,家住太原市晋源区一电社区的常贵来心里美滋滋的。太原市城镇老旧小区共3259个,2020年以来,启动改造1988个,完工835个。  

  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2019年,太原市六城区率先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2021年底,“三县一市”农村地区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十年间,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加快构建,太古、太阳、太原南二环、太原东二环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高速路网形成了“一环七射”格局;公交车、出租车全部实现纯电动化,成为全国首个纯电动出租汽车城市,荣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成152家社区食堂,市县财政累计投入7930万元,带动美特好、双合成、好助妇等百余企业投入1.26亿元参与建设。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投运,5G建设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和谐幸福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太原市继脱贫攻坚完胜后,下力气抓好产业就业,积极开展消费帮扶,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持续推动脱贫人口增收。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太原市严格“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完善防控策略,强化应急保障,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率先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时代新人”思政课建设;普惠园覆盖率达91.46%;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每年投入专项资金3000万元;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一批新校区相继投入使用。推进“百院兴医”“人才强卫”“中医药强市”“健康细胞建设”工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展到31类,人均经费提高到74元,绩效考核稳居全国前十。(   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