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加快转型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五场发布会,同时也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全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省政府新闻办在这里举行“山西加快转型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五场发布会,同时也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马双喜;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金碧;

省住建厅副厅长宋刚;

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新闻发言人张软斌;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爱卫会专职副主任阴彦祥;

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周智深。

请他们介绍全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请省发展改革委马双喜副主任作介绍。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马双喜: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省发展改革委,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郡县治,天下安。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今年年初省管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将其作为事关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12个重大课题之一,7月份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进一步将其作为加快全省转型发展持续夯实基础支撑的六大支撑之一,为我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主要目标。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细落实,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特色产业发展专业功能县城,大力实施特色专业镇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集聚度高、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高、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品牌优势突出、就业富民拉动效应明显的特色专业镇。2022年首批确定杏花村汾酒、定襄法兰、太谷玛钢等10个省级重点专业镇,并同步确定了云州黄花、晋源花卉、潞城碳基材料等82个市级专业镇。积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培育100个乡村e镇,全面构筑山西“数商兴农”新优势。打造集生产、加工、设计、营销、培训和直播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吸引电商企业入驻经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打造重点链,唱好融合戏”,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聚焦粮菜牛羊等20类单品全产业链,按照主体建链、强镇固链、县级组链、省市集链思路,建设小麦、杂粮、肉羊等重点产业链。

二是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中,统筹协调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全面开展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五年攻坚行动,2023年1—9月,全省县城开工改造老旧小区606个,完成县城雨污分流改造438公里,县城市政道路新建改造已开工419公里。首次将县城纳入省级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申报范围,阳城、洪洞、绛县3个县城成功入选。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与机制改革逐步推进,以扩大县城交通基础设施延伸乡村覆盖能力为基础,推进“四好农村路”路网延伸、提档升级、融合发展、消危平安、旅游公路建设提速等5项工程。截至2022年底,全省91个县(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1万公里,占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的83.5%。其中,高速公路4575公里,普通国省道10465公里,农村公路10.6万公里。91个县(市)中,86个县(市)实现了通高速。普通国省道县(市)覆盖率达100%、乡镇覆盖率达到74%。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因地制宜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单村供水标准化和应急供水精准化,持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目前,我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集中供水率分别达到95.1%、32%、97.5%。根据国家疾控部门2022年抽检数据,我省水质监测水样总体达标率为87.9%,位于全国前列。

三是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逐步提高群众获得感。完善教育体系。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学校布局,加快公办幼儿园、寄宿制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加快完善区域一体、上下联动、信息互通的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模式。(具体情况随后由省教育厅和省卫健委进行详细介绍)

四是全面推进环境设施提级扩能,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坚持城乡统筹、共建共用,以城带乡全面提升生活垃圾治理水平,编制完成《山西省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2023年修订)》。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100%。29个县(市)通过共建共享方式实现了焚烧处理,剩余62个县(市)在未来五年内分阶段实施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的自然村比例达到93.9%。持续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四分法”,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的村庄达到4791个。全省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49座,其中72%的污水处理厂在县城,日处理能力达到206万立方米。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发挥好全省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试点示范,持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着力推动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感谢马双喜副主任的介绍。

接下来,请省教育厅李金碧副厅长作介绍。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   李金碧: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县城教育服务体系是支撑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和核心支撑,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统筹布局各类教育,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县城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主要有四方面的工作成效:

一是搭建县城教育体系的四梁八柱。我省先后出台了《“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机制》《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7年)》《“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山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等一系列文件,对县域各类教育进行了统筹布局,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基础。

二是全力保障学位供给。为满足县城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需求,各地积极筹措资金,今年新建、改建、扩建500所寄宿制学校、100所公办幼儿园和9所特殊教育学校,到年底将实现全省20万人口以上县特教学校全覆盖。通过加大投入、结对帮扶、引进名校长等措施加快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确保高考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启动实施职业学校布局优化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县城职业高中办学质量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三是着力提升公平普惠的教育服务水平。各地加快推进优质均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划片就近”“公民同招”入学政策,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按照“两为主两纳入”原则保障入学;完善普通高中“阳光招生”政策,将不低于60%的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普通高中跨县域招生计划大幅减少,有效稳定了县域优质生源;严格落实残疾儿童少年安置制度,应安置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现全部安置。今年省级财政投入2.02亿元实现城区有需求的小学“放心午餐”工程全覆盖,284所项目学校今年秋季学期如期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小学生中午接送难、午餐无法保障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是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地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纵深推进,2023年全省招聘补充了2460名特岗教师、798名公费师范生,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构建了覆盖城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五育并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实。在全面规范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基础上,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双减”政策有效巩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未来几年,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适应国家人口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与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更好满足县城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愿望。

一是全面构建优质均衡的县域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立与县域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合理规划布局县域学校,同时通过学区化改革、对口帮扶、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教育关爱机制等措施推进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二是努力扩大优质资源。通过新建优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推进现有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加快建设寄宿制学校、推进集团化办学和教育数字化建设等途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解决县域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与人民群众期望“上好学”的矛盾。

三是持续推动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尽快补齐县中办学条件短板,一校一策推动每县至少办好1所公办普通高中,有效遏制县中优秀师资和生源流失,全面振兴县域普通高中。

四是高标准建设一批符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聚焦土地、校舍、教师、设备等关键要素补齐短板,持续加强县域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整体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的贡献度。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感谢李金碧副厅长的介绍。

接下来,请省卫生健康委阴彦祥副主任作介绍。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爱卫会专职副主任   阴彦祥: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部署,省卫健委围绕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目标,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服务供给水平,重点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提档升级。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建立了行政、人员、财务、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机制,有效整合了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下一步,我们将巩固发挥既有改革优势,以信息化为手段进一步提升县级医疗集团“六统一”管理水平;以《政府办医责任清单》《县级医疗集团运行管理清单》《行业监管清单》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治理水平。向乡镇卫生院适当下放专业人员聘用、定额财务支配、部分药品采购等自主管理权限,激发乡镇卫生院发展内生动力。遴选15个县(市、区)开展县级医疗集团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试点,引导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形成科学有序就医格局。

二是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县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在县域分级诊疗体系中处于龙头地位,按照“每个县要有1—2所好医院”的要求,制定并实施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采取七个方面24条措施全面加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到2023年底,全省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甲及以上医院水平;到2025年,实现农业县办中医院全覆盖,全省辖区人口30万以上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普遍达到二级妇幼保健院标准。坚持“一院一案”,在人口较多的县开展三级医院创建工作,到2025年底,实现37个县级综合医院、10个县级中医医院、3个县级妇幼保健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依托省市三甲医院,建设县级医疗机构强医人才培养基地,持续充实人才队伍。深入开展“千名医师下基层”行动,每年从全省三级医院抽调1000名以上高年资中级及以上职称医师开展驻点帮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三是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省卫健委深入贯彻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着力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实施固本强基行动。乡镇卫生院确保其公益性质,在功能定位、分类发展和能力提升上下功夫。计划在3年内完成200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建设,2023年将达到能力标准的机构比例提高到60%左右。村卫生室广泛开展“双千行动”,按照“一村一室”原则,给予在岗村医每室每月岗位补助1000元,每年完成1000名在岗村医大专学历提升招录工作,进一步稳定村医队伍。全面加强村卫生室基础设施设备和人员药械配备,提升村卫生室综合能力。今年,我们在全省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百名医师传帮带、千乡(镇)万村兴中医”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活动,实现“乡乡都有中医馆、院院都有中医师、村村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以“建高地、兜网底、提能力”强医工程为牵引,全力推进全省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为我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感谢阴彦祥副主任的介绍。

下面,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新华社记者:

立足提升我省县城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请问住建部门开展了哪些工作?

省住建厅副厅长   宋刚: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今年以来,省住建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高质量完成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重大课题研究,同步聚焦打造宜居、韧性、绿色县城,改善县城人居环境质量,推进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县城综合承载力。今年以来,全省县城市政道路新建改造开工419公里,更新改造集中供热管道310公里(全省),改造燃气管网484公里(全省)。完成4座县城污水厂扩容改造,新开工建设5座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新增8.5万立方米/日。完成县城雨污分流改造438公里,推进县域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统筹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建立了“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治理模式,进一步夯实了县城运行基础设施支撑。

二是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提升县城人居环境品质。截至9月底,全省开工改造606个县城老旧小区,开工率达到120%,进一步完善了居住功能、补齐了设施短板,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大力开展“城镇绿荫行动”,推进“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建设,目前全省县城已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27个、省级园林城市30个。

三是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彰显县城特色风貌和文化魅力。我省大力推动城乡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一大批县域人居遗产得以保存,全省县城有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城内有22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1682处历史建筑;县域内有11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10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619个中国传统村落,286个省级传统村落,成为县城发展的特色资源本底。今年以来,全省共投入10979万元,用于支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历史建筑修缮等工作,持续改善遗产地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了县城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

四是推动绿色低碳县城建设,不断提升县城绿色发展水平。遴选沁源、灵丘等10个县开展县域绿色低碳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推动绿色建筑、绿色基础设施等项目落地,今年以来,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亿元,支持试点县实施39个试点项目,引导完成投资12.53亿元,绿色低碳理念引领县城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下一步,省住建厅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坚实领导下,持续不断推动县城人居环境改善,以县城带动县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我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融媒体中心记者:

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如何依法保障好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新闻发言人   张软斌: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任务。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权益,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近年来,在深化农村改革重点任务中,我们紧紧围绕赋予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益、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扎实做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等合法权益,让他们放心进城落户。

一、保障土地承包权。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关于“国家保护进城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户进城落户的条件”等规定,扎实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省共确认家庭承包地面积5204万亩,颁发承包经营权证书511万份,让包括进城落户农民在内的承包农户吃上了“定心丸”。下一步,我省将按照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要求,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保持稳定。同时,引导支持进城落户农户,按照自愿有偿原则,依法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将承包地交回发包方。

二、保障宅基地使用权。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关于“禁止以退出宅基地作为农村村民进城落户的条件”等规定,我们配合自然资源部门,聚焦保障居住、管住乱建、盘活闲置,对符合条件的进城落户农民颁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同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其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的有效途径,加大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力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三、保障集体收益分配权。目前,我省已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颁发了股权证书,实施了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千方百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2300多个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了收益分红,包括进城落户农民在内的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巩固拓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多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健全集体资产监管体系,规范产权流转交易,完善收益分配办法,探索进城落户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自愿有偿退出的途径,切实保障好进城落户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Plus记者:

县域高中是县域内教育资源的集聚高地,对县域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当前,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有部分县域普通高中面临着优质生源和师资流失、办学薄弱等问题。请问未来几年我们教育系统将如何解决这些县域普通高中的办学困难?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   李金碧: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你提到的部分普通高中生源、师资流失等问题确实存在,这些问题是长期以来县域内、地区间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所带来的。对此,省教育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与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了《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7年)》,明确提出“每个县城至少要有一所好的公办高中”,并制定了包括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对口托管帮扶、大力加强内涵建设等若干措施。

未来几年,我们将在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采取三方面措施来破解这些问题:一是继续实施好国家和地方面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二是加强区域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使每个薄弱县中都得到精准对口支持,三是通过挖潜扩容、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通过这些措施办法,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有效解决县域高中发展中困难和问题,实现县域高中发展的相对均衡,为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贡献教育力量。谢谢!

新华网记者:

为提升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山西省开展了“千名医师下基层”活动,请问这项活动的实施情况如何?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爱卫会专职副主任   阴彦祥: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在全面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过程中,省卫健委把“千名医师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印发实施《山西省“千名医师下基层”工作方案(2023—2025)》,采取“组团式”支援方式,实行“五个一批”(即对口帮扶派出一批、聘用退休专家进驻一批、组建专科团队下沉一批、志愿者服务鼓励一批、巡回专家组指导一批),每年从全省三级医院抽调1000名以上高年资中级及以上职称医师和卫技人员下沉到全省县级医疗机构,在缓解县级医院人才短缺状况的同时,通过传帮带,帮助县级医院补短板、提能力,建强分级诊疗体系的县域龙头,努力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的目标。

同时,为确保派驻人员“下得去、沉得住、帮得好”,着力建好“四个机制”: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压实支援医院、受援医院、县级人民政府责任,加强工作统筹调度和监督检查,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建立人员管理机制,健全“行政部门定期检查、支援单位平时督查、受援单位日常考核、派驻队员相互自律”管理机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每年年底对县级医疗机构帮扶成效和对口支援人员工作情况开展绩效考核,做到奖优罚劣,落实帮扶目标。建立激励保障机制,由派出单位保障派出人员原工资、绩效等待遇,省财政给予“千名医师下基层”人员每人每年2.4万元工作补助,落实下基层人员职称评审、职务聘任、评先评优等倾斜政策。

活动启动三个月来,47所省市三级医院共向124所县级医疗机构派驻1214名帮扶人员,累计完成门诊诊疗102372人次、手术5201例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87项,先后赴778个乡镇卫生院、1042个村卫生室、233个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开展巡回医疗,服务群众38528人次。

下一步,我委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千名医师下基层”帮扶长效机制,加强项目化管理,层层压实责任,输血造血并举,稳步实施、序时推进三年行动,助力县级医疗机构能力全面提升,全方位保障县域居民健康服务需求。谢谢!

山西日报新媒体部记者:

请问围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部门主要抓了哪些工作?

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周智深: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全省乡村振兴系统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重点抓了四项工作,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一是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修订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手册》,将防返贫监测指导线由6500元提高到7100元,强化监测排查,实施精准帮扶,严格退出标准,实现应纳尽纳、稳定消除风险。今年新识别监测对象3.7万人,全省监测对象累计达到18.7万人,其中11.2万人稳定消除风险。

二是强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动态保障。压紧压实行业部门责任,扎实推进年度专项行动,聚焦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通过精准化监测、常态化排查、动态化保障、机制化巩固、责任化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实现动态保障。今年,全省建设改造500所寄宿制学校,实施危房改造6336户,巩固提升饮水安全工程1500处,目前均按序时进度扎实推进。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基本医保实现应保尽保,住院合规综合报销比例平均达到88.2%。

三是推动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不折不扣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脱贫人口增收政策措施“一个不变”要求,脱贫人口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产业帮扶方面,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达到60%以上,重点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年度计划实施的11008个巩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就业帮扶方面,推动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促进就业帮扶车间规范发展,精简规范公益岗位设置,全省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102.76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8.04%。消费帮扶方面,深化拓展“五进九销”消费帮扶措施,在乡村e镇建设上给予倾斜支持,按标准对农产品上行给予财政资金补助。兜底保障方面,今年全省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6546元,特困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

四是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和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大力度发展产业,多渠道促进就业,全覆盖抓好配套,全方位加强管理,积极推动大中型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搬迁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今年以来,共实施搬迁后扶产业项目156个、基础设施项目155个,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的搬迁家庭实现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安置区及周边配套幼儿园1119所、义务教育学校1133所,卫生室(站)1126个、养老服务中心(站)521个,实现基本教育、医疗和养老服务全覆盖。

下一步,要持续以大比拼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巩固衔接工作,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非常感谢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乡村振兴局几位负责同志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