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村隋唐战鼓表演现场。

赵洪宽等人在演奏凌云八音会。

古县检察院干警在非遗传习所调研。

  “起乐!”近日,在临汾市古县,随着凌云八音会班主赵洪宽一声有力的呐喊,几位精神矍铄的“老艺人”再次抄起自己的“老伙计”开始演奏。其中的一位老人潸然泪下,拿着乐器激动地说:“没想到我还能和朋友们在一起演奏八音会,多亏了检察院的同志。”

  老人们感慨的背后,是古县检察院依法能动履职,通过检察建议促进千年古乐“凌云八音会”得到传承保护,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日前,记者走进古县检察院,深入采访他们以法治力量助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

  非遗面临困境

  检察公益履职

  凌云八音会是寺庙音乐,起源于唐朝,一度盛行于古县古阳镇凌云村一带,因在演奏时需要祭呐、禅鼓、笛子、管子、二胡、钹、云锣、笙八种民间乐器,故称凌云八音会。凌云八音会这项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音乐表演艺术,传承演绎至今,已与民间礼俗、节庆活动相融合,更承载着古县的地方文化和人文情感。2013年,凌云八音会被列为山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凌云八音会尽管是千年古乐,但面临一些发展困境,甚至有失传的可能。“去年10月,我县检察院检察官在履职时发现,凌云八音会已多年没有参加县里或乡镇组织的文化活动。”古县检察院负责人说,经进一步调查了解,凌云八音会现有队员8名,年纪最大的69岁,年纪最小的57岁,其省级传承人赵洪学于2022年初去世,现无传承人。

  “这是千年的旋律,但面临失传困境。大家年纪大了,精力不足,有些队员身体也不好,没有精力组织演出。现在的年轻人也不喜欢这种音乐,演出的机会就更少了……”凌云八音会现任班主赵洪宽说。

  非遗项目隋唐战鼓也面临同样的境遇。隋唐战鼓起源于隋唐时期,为古时行军作战振奋士气、发送命令之用,后进入宫廷并流传民间,由此代代相传至今。隋唐战鼓被古县民间称为“锣鼓”或“威风”,是以古县五马村为核心,并广泛流传于古县一带的民间鼓乐艺术。2016年,古县五马村隋唐战鼓被列为临汾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办案人员发现,古县五马村隋唐战鼓传承人于2022年去世,现由其子负责组织日常展演。古县五马村隋唐战鼓也存在传播方式单一、人员接替断代等情况。”古县检察院负责人说,要通过公益诉讼办案使县里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切实加强,增强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以高质效司法办案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成立办案团队

  邀请专家问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202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出,“规范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拓展办案范围”,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其中。

  为了让千年技艺后继有人、重获新生,古县检察院成立了非遗保护办案团队,对凌云八音会和五马村隋唐战鼓保护传承情况进行立案调查。

  通过调取县史、县志研究资料,走访凌云八音会现任班主和五马村隋唐战鼓组织者,咨询非遗保护专家,办案人员了解到,凌云八音会和五马村隋唐战鼓已多年未参加展演,由于音乐类非遗项目的特殊性——特别是凌云八音会以口传心授为主,不易传承,仅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的文献保存难以完全保留其特点,保护难度较大;非遗文化传承人才青黄不接,凌云八音会和五马村隋唐战鼓成员年纪较大,年轻人缺乏对非遗的了解,对传统文化缺乏感情,缺少认同感;非遗无专项保护资金,无财政预算,非遗保护保存等未纳入社会发展规划,缺乏相应保障机制,凌云八音会由于经费不足,乐器均为其成员自制,部分已经老化,存在失音现象,影响正常展演。

  面对这些问题,仅仅加大展演并不是可持续的保护措施,如何传承与发展才是亟须解决的难题。

  非遗保护领域是公益诉讼工作的新领域,涉及很多历史知识和专业音乐知识,为了提升检察建议的专业性和精准性,古县检察院借助“外脑”,聘请非遗保护专家作为人民监督员,并邀请其与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凌云八音会现任班主和五马村隋唐战鼓组织者举行座谈会。

  针对凌云八音会和五马村隋唐战鼓已多年未展演,生存空间减少、传播方式单一、人员接替断代、缺乏资金保障、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等问题,各位与会人员从自身职能出发,就如何保护和传承提供多视角的专业性意见,通过共商非遗保护,进一步强化保护措施,并以机制建设为牵引,打造古县非遗保护协同共治格局,形成了公益诉讼保护合力,使非遗保护工作更加周全有效地推进。

  非遗保护专家王伟表示,“希望和检察机关共同努力,加强对凌云八音会和五马村隋唐战鼓的保护,守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古县检察院向该县文旅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对凌云八音会和五马村隋唐战鼓依法履行保护职责,开展全面调查,加强非遗传承人管理,强化监管与指导,加大宣传力度,使县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

  出台实施方案

  共促非遗传承

  县文旅局收到古县检察院的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邀请检察官共同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田野调查”,对非遗传承人走访、谈话,详尽了解凌云八音会与五马村隋唐战鼓的现状与困境。

  去年11月,古县文旅局出台了《2023年古县文化和旅游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凌云八音会”保护与传承实施方案》,从设立专项资金、数字化保护、开展面向社会寻找传承人系列活动、拍摄“凌云八音会”专题纪录片等方面,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前不久,古县文旅局以冬季“乡村村晚”为契机,组织凌云八音会、五马村隋唐战鼓进行了多场惠民演出;投入1万余元,为凌云八音会成员购置乐器,并给予演出补贴,投入3万余元,为五马村隋唐战鼓购置乐器并建立传习所;拍摄“凌云八音会召集令”——寻找传承人系列短片,并已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发布“凌云八音会召集令”,吸引了众多非遗文化爱好者关注凌云八音会,现已有多名年轻人踊跃报名加入凌云八音会传承队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将与古县各中小学开展凌云八音会和五马村隋唐战鼓进校园活动,培养一批非遗传承人才,既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又促使非遗文化后继有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注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字典”,是中华文明延绵传承的生动见证,承载着民族的精神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检察机关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积极保护好文化遗产,守护好全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检察力量。

  千年古乐重振“新声”。凌云八音会与五马村隋唐战鼓承载着古县深厚的家乡情感,古县检察院检察长曹迎春表示,下一步,检察院将以更有力的检察职能更好担负起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使命,做好非遗文化的守护人,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邓伟强)